国家医保局喊话叫停后住院天数限制的“潜规则”仍存在
来源:
欧亚体育淘宝
发布时间:2025-01-12 20:35:32
近两个月,北京居民陈西频繁奔波于4家医院之间,只为给父亲办理住院、出院手续。陈西的父亲年过七旬,此前患有糖尿病、帕金森等疾病,今年又确诊了阿尔茨海默病。陈西希望父亲能在一家医院持续住院治疗,可每次入院十多天就必须另寻医院——有医生告知他,像他父亲这样的患者,原则上单次住院天数是有限制的。
对于住院天数限制的“潜规则”,国家医保部门曾于今年4月对此作出回应,称从未出台此类限制性规定。那么,究竟是谁在限制患者单次住院天数?背后症结究竟何在?
陈西父亲的遭遇并非孤例。多名接受媒体采访的患者及其家属反映,因部分医院对住院天数有限制,不得不多次转院,身心俱疲。
“现在住院超过一周,我心里就发慌。”来自山东的刘真宏(化名)陪母亲就医大半年,对于单次住院天数限制,他深有体会也深感无奈。刘真宏的母亲今年年初确诊胰腺癌,在一家医院住院第14天时,医生通知他办理出院。出院后过了一段时日,母亲的病情出现反复,他带着母亲再次来到该院。同样,在住院治疗10多天后,母亲再次被要求出院或转院。
在北京工作的邢先生则遭遇了“分解住院”。去年,他因细菌和病毒合并感染在当地某三甲医院住院治疗。住院十多天后,医生建议他先出院,再重新住院。邢先生表示不解,觉得自身虽然病情有所缓解,但尚未痊愈,经受不住出院再住院带来的折腾。医生回复称,医院有平均住院日考核,如果患者经过长时间住院治疗后病症减轻但仍需住院,那么医院就会要求其“分解住院”,他们对此也很无奈。
记者走访多家二级、三级医院发现,医院正常情况下不会限制急性治疗期患者的住院时间,可当患者进入康复治疗期,转到康复科住院,一些医院就会对患者单次住院天数作出限制,除非患者没有参加医保或由第三方支付医疗费用。
在健康中国研究中心理事梁嘉琳看来,多次转院的情况,轻则导致患者及其家属跑腿,增加了非诊疗成本,严重来讲可能会耽误病情。此外,患者重复办理住院、出院,乃至在多院区之间、医共体内各单位之间无序流转,不仅加大了整体医疗成本和社会成本,还潜藏流程风险。
背后的症结到底何在?多名受访医疗工作者称,在现行的按病种分值付费(DIP)医保政策下,医院需要维持成本。据了解,近年来,国家推动按病组(DRG)和病种分值(DIP)改革,将过去医保基金向医疗机构“按项目付费”为主改为“按病种付费”为主,从而对每一个病例实现标准化支付,让医疗机构控制成本也能获得收入。
有业内人士认为,这一改革能推动医疗控费“挤水分”,提高了基层医院医疗水平,但也存在现行政策适用度不够灵活的问题。在强调营收的考核机制下,一些医院不得不承压。“根据DRG付费政策,相当于单病种付费,要求一种病只能花这么多钱,我们计算出患者的日均费用后,就知道一个患者大概能住院多少天。比如,一个病治疗下来需要1万元,快到1万元的时候,就得提醒患者出院。”北京某三甲医院一名医生说。还有不愿具名的医生说:“根据DRG付费政策,如果患者长期住院,超过了DRG费用线,医院就会扣医生的钱。这种情况下,你说我们医生该怎么办?”
“有些医院反映‘病人住院时间越长,医院亏得越多’,背后的症结主要有两个:一是医院的逐利性,二是医院没有设置防火墙,向医生下达了创收或者控费的指标,导致医生需要承担治病和经济两重压力。”梁嘉琳说。
梁嘉琳注意到,近年来,一些医院在试点期不够重视,出现亏损后便出现过度反应。这些医院没有及时设置绩效考核防火墙,而是违反规定向医生下达控费指标;也没有经过控制床位数、优化人力资源、节约药品耗材与办公用品等措施节源,而是想着怎么从扣除医护人员绩效工资方面“抠”出钱来。“这就导致医生、护士、技师等个人承担了单位管理不善的后果,不得不‘一边出门诊,一边当会计’。”梁嘉琳说,此外,少数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把压力转嫁给患者,为避免所谓的“医保亏损”,弃用本来可用的先进的技术设备、药品耗材,甚至以很多理由把患者推到其他科室、医院。
多名受访专家、医疗工作者认为,打破单次住院天数限制的“潜规则”,需要医保、医院等各方一起努力,需要持续深化医疗体制改革。
具体而言,一方面,医疗机构应积极推动分级诊疗机制、建设医共体,打通医院间转诊通道,推动检查结果互认,降低患者医疗成本;另一方面,医保部门应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比如可以推动DRG与适合康复治疗的医保支付方式相衔接,确保患者接受长期康复治疗时得到医保支持;与此同时,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确保政策的落实和执行不走样、不变形。“此外,要提高公立医院的精细管理能力,医院不能直接把创收或控费指标摊派给医生。对于一些‘薄弱’科室,比如老年科、儿科、康复科、急诊科等,本身患者的接收是不确定的,这些科室在医院的绩效分配中应该有所倾斜。”梁嘉琳说。
记者注意到,今年7月23日,国家医保局召开DRG/DIP2.0版本分组方案新闻发布会,提出要用好特例单议机制为复杂危重病人兜底。近期,部分地区提出对脑梗死、脑出血等相关康复病种开展按床日付费,广东等地医保部门出台新政策,要求不再对单家医疗机构下达总额预算控制指标,并提出完善长时间住院等特殊病例单议机制。受访的医疗工作者认为,相关改革措施有望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缓解住院难的问题,期待这些措施的具体标准和实施细节能不断细化和完善,以更好地与医疗服务的实际运行成本相匹配。也希望这些措施能够最大限度地考虑到患者因合并症、并发症以及特殊体质等问题造成的医疗费用超标情况,从而更加贴合医疗机构和广大群众的实际需求。
事实上,已有一些医院在想办法。近十年来,江苏省徐州市一直在探索康复治疗患者支付方式改革,根据患者医疗、康复、护理等不一样的需求,将康复医疗过程分为五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明确治疗标准,并且根据消耗医疗资源的情况,判断按病种收付费为主还是按床日收付费为主,各临床分期之间康复治疗转诊阶段不视作分解住院,也不限制患者出入院。(摘编自《法治日报》《半月谈》《中国新闻周刊》)
说是没限制,但是许多药物医保只支付14天,为什么最近网上全是骂医院的,因为年底前医保需要打一波秋风,多罚多扣,最后少付账,作为普通人也不用高兴,因为医保会通过罚医院来缩窄报销范围,医生认为一个检查对病情有利,但是医保认为没用,那么当你真需要这个检查的时候就会发现必须自费,因为医生开了会罚款。
这就是人间不公!731部队细菌战犯逃回日本后,很多人在医院、学校等公立机构担任要职
731部队是日本军国主义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下令组建的细菌战秘密部队之一。1931年到1945年期间,731部队进行骇人听闻的人体实验和细菌战等,在中国犯下滔天罪行。数千名中国、苏联、朝鲜战俘和中国平民被用于人体细菌和毒气实验。
文|财新 覃敏电子科技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的违规活动分别发生在其前任校长曾勇、余敏明任职期间。此前,已有天津大学、河南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被军方拉入黑名单近日,电子科技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两所高校因串通投标被军方拉入“黑名单”。
据贵州广播电视台“百姓关注”微信公众号消息:1月10日18时许,河北张家口多位市民拍到不明发光飞行物,拖着光尾快速上升宛如银蛇盘绕。位于银川、包头、大同等地的市民也拍到了相同的奇异天象。11日,张家口应急管理局工作人员表示,已关注到该景象,但未接到不正常的情况的通知,可能是火箭发射。
目前,有一股冷空气正在影响我国,带来小幅降温。明天(1月13日)起,将有一股新冷空气无缝衔接影响中东部大部地区,这股冷空气强度较强,部分地区气温降幅将超8℃。尤其是长江中下游一带气温起伏较大,15日至16日,部分地区气温累计降幅可超10℃,隔天如换季,需及时添衣防感冒。
1月4日,天猫苹果官方旗舰店公布年货节优惠措施,iPhone 16系列最高直降1000元,iPhone 16系列到手价4999元起。iPad Pro和iPad Air最高分别可省500元、700元。
【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社部网站截图根据《国务院关于修改的决定》(国务院令第795号)的规定,全体公民的节日假期由原来的11天增设为13天。
在我们的生活中,高血压是一个常见且需要格外的重视的健康问题。它就像一个隐藏在暗处的 “健康杀手”,悄无声息地影响着许多人的生活品质,甚至威胁着生命安全。
据都市快报消息, 1月9日下午3点50分左右,日本兵库县的两名中国女游客在铁路道口等红绿灯时遭列车撞击身亡。一男子发现两名女子重伤倒地后报警,其中一女子当场身亡,另一女子送医后身亡。 警方在两人的随身物品中发现中国护照。